作为中关村创新创业季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第三届北京国际医学工程大会暨国际医药人工智能大会近日在中关村医学工程转化中心园区隆重开幕。此次活动由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中关村医学工程转化中心主办。
大会以“前沿、精准、融合、发展”为主题,聚焦国际医药创新资源和要素,在19-20日两天时间内,开展了以孵化经验分享、中外医学转化成果展示、重大项目合作签约、论坛演讲交流、以及多种形式互动等精彩内容的活动。国家、北京市相关部委局办和海淀区政府领导,国内及美国、澳大利亚、瑞典、以色列、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转化医学领域及相关学科专家学者、相关医药研究机构、大学院所、大型药企、创新创业企业、金融机构以及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科技日报、健康报、腾讯、搜狐等新闻媒体近500人出席了活动开幕式。
在开幕式上,国家药监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食药监局、北京市科委、北京市经信委、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海淀区政府相关领导在致辞中表示,活动主办方、中关村医学工程转化中心积极倡导全球化视野,已连续成功举办三届北京国际医学大会,为推动我国医药科技创新向国际靠拢,提升我国医药和医疗器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做出了积极可贵的探索。
大会上,中外医学转化成果展示是最吸睛的内容之一。共展示出:细胞手术微型机器人、医学影像数据平台、糖尿病微型人工胰腺技术、医学诊断4.0等多项前瞻性中外医学科技创新成果。中外专家详细介绍和演示了这些转化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作用和效果。大会主办方还现场与韩国、澳大利亚、以色列、瑞典、马来西亚及国内相关医药公司和机构,对包括国际上第一台用于药店的执业药师智能助手小乔机器人、区域医学影像数据、特异性白细胞分离术治疗等10个重大项目进行了合作签约。
中心在引进国际医药前沿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吸引了国内外数十项国际医疗、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高端技术项目成果落地,包括解决危重病人呼吸监测的纳米呼吸监测系统技术;临床医学应用中急需的芯片及传感等技术;脑神经外科手术当中硬脑膜补片技术;微创耳膜修复技术;心电大数据远程分析服务平台技术、以及治疗艾滋病、精神病等创新技术和药物等。这些领先技术相继完成转化后,将极大地缩短了中国临床医学技术和世界的差距,通过临床应用将惠及亿万中国患者。
中心还结合企业布局,培育主导产业,引进国际领先细胞技术,建成和运行了区域细胞制备中心,解决细胞制备的系列安全性和可控性问题,为企业提供细胞资源、仪器设备、临床检验检测等相关服务。
其中,专业注册认证服务平台——中关村国际医学检验认证科技有限公司,整合国内外检验检测机构、医院、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资源,投资3000余万元构建了专业化的线上线下检测认证服务和线下公共检测实验室共享平台,并取得CMA认证,能够为企业提供开展理化检测、微生物检测和毒理实验等服务,目前已帮助100多家企业顺利完成临床及产品注册。